会展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探索与实践--“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11-08-20

作者简介:丁荣:女,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段安安:男,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建筑师

 

1.项目概况 

“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金阳新区,紧邻贵阳市市级行政中心,用地以北为迎宾路,南为观山东路,东为长岭北路,西为拥有原生态景观的观山公园。由中天城投集团投资建设。作为一个省市重点开发项目,其占地51.8公顷,集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凯悦酒店,中天总部201大厦,SOHO公寓、商业、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这组以会展为主体功能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将成为贵阳对外经贸活动的主要窗口,同时也将成为激活金阳新区城市生活的舞台。 

由于开发投资规模巨大,功能复杂,建设周期短,法国欧博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和深圳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作为设计总包单位,由规划、景观、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设计师和幕墙、泛光、室内装修、钢结构、消防性能化专业公司组成的项目团队,从项目策划、规划、方案至施工图设计都遵循着同步一体化整体性的创作方法,有效地保证了设计的完整性和实施的效果。

 

2.规划轴线骨架 

贵阳会展项目的城市综合体的规划骨架统领着整个项目的灵魂,它的结构关系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基地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紧靠观山公园,地形起伏较大,总平面由北至南,规划了国际会议中心、201大厦和五星酒店。东面大部分地形相对平坦。从功能上将会展中心这个人流物流量最大,专业特性最强,运营流线最复杂,对外吸引力最强的子项置于该区域的核心,利用8个展厅形成“十”字主轴,从而形成控制整个城市综合体的结构性的骨架。从空间上,形成了城市综合体的建筑意向特征;从功能上,串联起城市综合体各种业态和流线关系。  

南北主轴正对基地北侧迎宾路对面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从会展中心北侧迎宾广场开始,经过会展中心,至基地南部SOHO办公及公寓区域,并延伸至基地以南“会展城”居住区。南北主轴将会展项目与一般地产开发有机联系在一起。东西主轴东起长岭北路集中商业的主入口,经由商业中庭的垂直扶梯上穿至会展一、二层平台,经会展中心和风情商业街、西区中心景观瀑布广场和端景建筑中天总部201大厦,并延伸至观山公园。东西主轴将城市日常活动、会展活动有机地串联起来。在这里,“十字”主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性虚空间,而是三维空间上虚实相间的串联式线性空间,将会展周边的建筑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在大尺度建筑群中的不失方向性,并获得多维景观体验。 

 

3.业态构成比例 

由于开发投资规模巨大和功能复杂的特点,为保证项目开发商利益最大化和后期运营管理的可操作性,需要对项目进行选址和市场调研分析,从而指导规划设计中的业态构成和比例分配。 

本项目核心业态为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利用北侧迎宾广场和一层十字主轴底层空间做为会展预留的室外展场。8个展厅跨度均为72m,层高18-22米,每个展览面积约8000-10000平方米,标准展位(3米*3米),共计4000个。会展配套设施还包括:登录大厅、票务、问讯、商务、银行、会议、餐饮、办公、客服中心、库房、茶水、卫生间、安保、刻字广告、员工食堂、设备用房等。  

根据中国会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多,而会展中心因要预留布展和撤展的时间,其使用率在40-60之间是比较健康的状态。根据市场调查,拥有良好的会议功能,宴会功能和配套酒店的会展中心,能有效提高会展的使用率。随着我国会议产业的迅速发展,大会展和大会议和会议会展和休闲度假的功能融合成为会展会议产业的发展趋势。加之贵阳为著名的避暑胜地,贵阳会展项目中的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1个3000人宴会厅,1个3000人会议厅,1个500人的国际会议厅和多个中小型会议室。五星酒店7万平方米,拥有500间客房。  

由于会展主力业态的支撑,土地的开发价值将大幅度提升,大人流大物流带动以销售型的商业街和沿街商铺,SOHO办公公寓的业态构成,并成为出租型大型购物中心高端业态的基础。贵阳会展城市综合体商业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业态构成按购物、餐饮、娱乐合理控制比例,由点、线、面形态各异的商业空间组成。南区的SOHO的沿街商铺,联系西区与核心区会展中心的风情商业街,大型的集中商业及地景式地下和半地下商业,种种业态的商业围绕会展中心核心形成闭合的商圈,并通过“十字”主轴有效地将人引入商圈。同时东区集中商业为城市主要干道构成了丰富的城市立面表情,并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空间,使得会展城市综合体开发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动线组织 

4.1人流组织  

贵阳会展城市综合体的人流主线,首先需保障核心功能会展活动的顺畅便捷,并为今后会展的运营管理预留了各种弹性的可控的界面。而次生人流辅线带动了相互关联的其它功能活动,形成良性的集聚效应,从而最大可能地提升各子项的商业价值。 

4.2货流、车流组织展厅15-30米的货运通道环绕各展厅四周布置,并留有足够尺度的卸货区域,回车场和临时停车区域,货车可利用西侧市政路和东侧商业广场方便到达各 展厅内部进行装卸作业。会展访客车流和商业货流、车流可由南北5个双车道出入口进出会展和商业共享的地下车库,利用商业与车库平接的垂直客梯直达商业和会展各层。西区会议中心、201大厦和酒店地下车库相连通,保证了车流、货流和VIP特殊流线的顺畅便捷。 

 

5.绿色建筑措施 

5.1节地措施 

贵阳会展中心有别于其它会展多处于城市边缘,占地大、容积率低,且过度依赖公共的交通系统,而是选址于城市中心,规划布局紧凑,功能组织多元,充分利用城市水平和垂直空间,使其容积率提高。在利用城市公交系统的同时,也使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成为可能,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公共空间。这种城市综合体的规划理念是绿色规划和建筑的基础,因为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高效运作的紧缩型城市综合体是实现绿色城市的最好的途径之一。 

5.2节水措施 

①充分利用会展会议大屋面和室外大广场的特点,大面积设计了雨水收集回渗系统。 

②设置中水系统,同时采用气浮加热隔油工艺,对厨房废水进行高效隔油处理,并将有效隔油后的厨房废水也作为中水水源,处理后的中水用作冲厕、地面冲洗和绿化浇灌等用水。 

③使用节水洁具和节水绿化灌溉方式 

④设置分区给水系统,并采用变频供水设备 

5.3节能措施 

被动式节能措施:从规划上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采光等被动式技术的优先应用。首先,采用大面积屋面绿化和向阳倾斜墙面垂直绿化,减少了热岛效应,提升了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同时其造型也最大可能地还原或呼应了原始地形地貌。其次,双层呼吸式low-e中空玻璃幕墙和整体式活动窗帘的采用,有效地减少了空调能耗,净化空气和提高了隔音效果。另外,结合贵阳当地的日照条件,屋面局部设置了太阳能集热板,提供部分建筑淋浴用热水。地下车库的在被动式技术优化的基础上,进而对主动式机电系统进行节能优化设计。 

5.4节材措施 

①建筑施工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减少了对施工现场的污染。 

②会展、会议和201总部大厦主体结构采用钢构架结构,大大降低了体结构重要,同时钢材可实现再回收利用。 

③收集贵阳当地老建筑拆除废弃的灰砖,进行切割,用于风情商业街外墙装饰,使建筑体现了原乡风土情怀,又是节材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 

 

6.群体建筑意向 

贵阳会展城市综合体建筑群体形态,是以会展建筑为群体建筑意向的灵魂,强化会展屋面第五立面(屋顶)的设计,其基本轮廓由四组由西向东的表皮水平延展而成,其意向与大地融为一体,地表皮被当作一张可操作的表皮被拉伸,包裹了所有的功能空间,建筑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出现在基地之中,并以东侧集中商业的立面成为其华丽的收关之笔。贵州的民族服饰的图案被抽象成各种材质的立面肌理,突显了建筑的地域特征,并通过建筑的语汇形成一种当代与传统的对话,也是一种地域性和国际化的融合。整个会展中心的形象元素全面渗透于其它各子项建筑的形体之中,形成会展城市综合体的主旋律,而201大厦做为东西主轴的端景建筑,可称为会展城市综合体的点睛之作。

 

7.端景建筑 

作为端景建筑的201中天总部大厦在整个会展建筑组群中,对环境的响应度和对结构的高度契合度使其形象格外突出。设计的出发点是受到环境的启发,通过对会展东西主轴延伸至观山公园的环境分析,建筑应与环境保持最大可能的通透性,使公园绿带自然过渡到会展景观带上来。建筑师想到了架空,结构师想到了悬挂结构,于是这个由钢支撑筒悬挂结构体系将10个办公单元立方体盒子沿核心筒悬挂至中空9层以上独特造型建筑,由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同步创作而成。 

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这种建筑与结构的逻辑关系发挥到极致。无论是结构的优化,还是建筑平面、功能及各种规范的满足,各专业设计师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创造力。创新的结构设计,极大地释放了传统办公空间的束缚,形成了15米*15米270度无柱景观办公平面。每八层组成一个立方盒子单元,每个单元螺旋上升的气势悬挂于核心筒四周。201米高度的建筑形体白天既神似贵阳当地乐器“笙”的造型,又神似中天“中”字的写意。其节节攀升的气势象征了一个现代化创新公司的雄心,同时建筑对环境的呼应和重新塑造,又体现了一家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企业文化精神。 

 

8.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采用的新设计、新材料、新技术不胜枚举。为追求高品质建造的效果,各专业的设计师在各个环节中相互协调,同步整体化设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采用了近年来新兴的消防性能化设计手法,由专业的消防工程师进行了消防工程学中理论计算,计算机模拟验证等,对会展会议的超大空间的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钢结构保护,撤离和紧急疏散等单元提出了详尽的设计方案和论证评估结论,指导设计师从消防安全的根本要求(而非法规条文的字面规定)出发,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从而达到与消防法规同等的安全度水平。

 

9.结语 

创造“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行为是一个整体性过程,各专业设计师同步一体化设计保障了最初构想都得以实现。从制定规划框架到群体建筑意向效果;从宏观的格局到最小的元素,取得一种良性动态平衡。在此感谢项目团队每个成员对设计的执着,以及开发商对设计的尊重。但由于设计,施工周期过短,其中也有不少令人扼腕的遗憾,设计师愿意把它当作一次竭尽全力的学习和尝试全方位同步一体化创作建筑精品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相关新闻